I.
旁友們可能(不)知道,小妹我對北韓懷抱著奇特的情愫,可以說是興趣,又近乎迷戀。有時甚至感覺,如果能去平壤住上一年半載,好好將那邊的生活記錄下來,於我而言亦是可以接受的。北韓是一個神秘而封閉的國度,小時候,對它主要的印象除了媒體經常在報的發展核武,就是九零年代的餓殍遍野了。另外,窮到吃人一類的傳說,也曾在童年的大腦中留下比較深刻的印記。然而,除了這些粗淺的、甚至談不上知識的印象,我一直沒有深入去了解過這個國家,直到前幾年讀了Barbara Demick的《我們最幸福》(Nothing to Envy)一書。《我們最幸福》以報導文學形式寫成,講述六個脫北者的故事,他們都來自北韓東北工業城市「清津」,但是階級、身分背景各不相同。這本書自2009年問世來就取得挺大規模的成功,我記得2010年的時候博客來還曾高調昭告過中文版出版。這本書對我影響蠻深,我覺得書中的很多描述是那種,會長久地留在你心裡的。你會一直記得這些人,他們的故事會不斷糾纏你。(我剛剛在想haunting這個字,但我想不出更好的中文對應詞)
所以那時候我就在想,如果能去北韓看看不知道會怎麼樣,事實上也真的去成了。
一提到前往北韓旅遊,許多人的第一反應都是:北韓?去得了嗎?回得來嗎?我爸更是直接了當地表示:不可以!都要打仗了你還去!(那陣子憂慮北韓核擴散和導彈對準南韓的報導很多)其實北韓近年來越來越開放觀光,所以去「玩」的外籍人士還真不少,其中以中國遊客為大宗,而歐美遊客,每年也保持在千位數。只是說自由行是不允許的,因此勢必得跟團,在導遊、領隊及cameraman的陪(監)同(督)下,完成一些制式的行程(DMZ、銅像、平壤地鐵等)、走馬看花地欣賞些彰顯祖國榮光的東西。
平心而論,對於普通觀光客而言,前往北韓並不是什麼生死攸關的大事,甚至連冒險都談不上。雖然偶爾還是會有不幸事件發生,比如今年初,就有一名美國大學生(Otto Warmbier)因為從飯店偷了政治標語被抓到,被判勞改15年,而且不得上訴。(有興趣的人可以參閱這則端新聞:https://theinitium.com/arti…/20160317-dailynews-north-Korea/)我當時剛好發摟到這個事,看到他在開庭影片裡哭成淚人兒,說自己是迷途的羔羊什麼的,覺得實在是......太可怕了......
總之,去北韓不是特別危險,但也絕非毫無風險,我上面兩段就分享了這麼個饒富趣味的概念。
North Korea這個國家,台灣稱為北韓,中國大陸喊朝鮮。
我是相對晚才意識到這當中似乎存在什麼意識形態的差異,好像在北韓講「北韓」,對北韓人來說(如果他們聽得懂中文的話)是一種不敬似的。北韓的官方國家英文名稱,叫Democratic People's Republic of Korea,中文全名「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相對於南韓叫Republic of Korea,中文「大韓民國」,光看英文也推導不出Korea的真正翻譯到底該是什麼,但是英語世界中上至國際媒體下至民間都喊North Korea,也沒人在說DPR Korea。我們的導遊李先生是北韓人,中文說得嚇嚇叫,混入北京你們一定不會發現他不是中國人。在遊覽車上他曾告訴我們,如果在「朝鮮」提及南韓時用了「韓國」這個詞,讓朝鮮人聽到了,朝鮮人是會生氣的,脾氣最好的人都可能跟你翻臉。
聽完之後我陷入了一會兒沉思,然後轉頭對丹麥朋友說我想到中國與台灣的關係了......
對北韓人而言,只有「北朝鮮」和「南朝鮮」之別,平時講「朝鮮」,那就是一個朝鮮。在北韓時見到的地圖,南北韓都是不分家的。我想,大多數北韓人大概不曉得當今南韓混得有多好,記得《我們最幸福》裡曾提到,兩韓如今的經濟差距是當年東西德的四倍之多,因此如果哪天需要統一的話,南韓勢必得在經濟上做出非常大的犧牲,然而韓戰距今已經60多年,骨肉失散的家族歷史逐漸褪色,對南韓年輕人來說,大概也沒什麼特別想統一的契機了。何況金氏政權目前看來短期內還不會垮,我個人是比較期待見到它改革開放的一天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