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29日 星期三

Gravity: A Review

《地心引力》這部電影,它首先且最終是一個隱喻。

我相信,一切複雜而美好的事物在層層剝開之後總是包裹著純粹簡單的內核的。恰如每則故事皆有個motif(母題),而一個美好的故事,其母題必然具備普遍性。如果將其置放到人類生命歷程當中檢驗,它的普遍性就是人類需求的共性。在所有的母題之中,我最喜歡的一種叫作「回家」。

以下這段是我過去為一篇文評寫的開頭,因為我很懶惰,我就放在這兒了,以後即使在哪裡看到也別見怪。
──Why do we want? 
啟蒙的母題穿插在人類歷史的萬千的苦難裡,猶如一種恆溫的開示,萬變不離其宗地提醒著我們即使生命中充滿失望,人,仍要抱持希望。它所幻化成形的,不論是公路電影中那樣挑明了的意象,還是其他更加隱晦的治癒系故事,都具備一種線性的概念闡述自我成長。 
所有旅程的起點必然是家;所有的漂泊也終將以「家」為歸依;一切生命的時間維度皆在某種程度上連繫空間維度。我經常兀自揣想於一條長路上踽踽獨行,有時身周是無盡的黑暗,時而茫然。光亮永恆在路的盡頭,而我們僅能一直走。懷抱著理想或某些執念一直不斷向前走。 
於是如果你問我什麼是家?我想,死亡是終點的話,天堂就是家。
倘使相信,我愛你便是家。

《地心引力》中的角色基本上就只有兩個,可是,這倆人的旅程分別以什麼作結呢?

對於Matt來說,是死亡;對於Ryan來說,是回到地球。不止如此而已,她還要活下去。即使不是肉體活下去,也要在精神上無憾地死去。
“‘Cause either way, it’ll be one hell of a ride.”
(無論如何,這趟旅程都不虛此行。)

2014年1月1日 星期三

《Lolita》相關......01

Warning:寫下面這東西的時候我還是個十六歲的小蘿莉啦............不對等等!突然發現危險的互文性 (intertextuality),吾輩.....當時是名...........十六歲的....青澀少年.............是以用字遣詞粗鄙不堪什麼的請見諒。在往後的歲月中也陸續有鑽研Loli學:包括上台演講時介紹過此書;高中畢業的夏天買過原文小說[1],然一直沒有花時間細讀;誠品特價時收了改編電影之DVD[2],1962年由James Mason及Sue Lyon演出的版本(相當不錯覺得)。也許之後有時間再來分享後面幾項。


[1]
[2]















November 11, 2008

橫跨數週後的《Lolita》心得




















封面:典型的露手露腳(肢體意象)不露臉原則。

Lolita, light of my life, fire of my loins, my sin, my soul......
羅麗泰,我生命之光,我腰跨的火焰,我的罪,我的靈魂。羅:舌尖跳著輕快的三步舞,於上顎輕扣牙齒三次,羅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