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透有*
這部的音樂很有百老匯感......演唱及作曲都是上乘~ 倒不是指Let It Go,其實Let It Go我聽了很久都覺得它旋律普通,應該是很有撐大樑的氣勢以及易於記憶、改編、傳播等等特質........電影裡的其他歌也都非常讚啊,比如我覺得Anna的"For the First Time in Forever"就很好聽,還有雪寶的主題曲,萌cry。
雖說故事是發想自安徒生的冰雪皇后,在看的時候實際很難將這兩者連繫在一起(對我),以至於開頭看到一群酷似戰鬥民族的男子漢在敲冰磚還以為場景落在俄國。不過後來種種跡象顯示應該是北歐偏東(←因為仍然覺得大家的服飾很東歐風情啊),從麋鹿的名字Sven、Anna的發音(Ah-Na)、城堡的長相、極光、斯堪地納維亞古語等等線索,結合安徒生的故鄉是丹麥這點,推斷大概是丹麥或挪威吧。時代則比較像十八九世紀,不過我猜這類動畫若不是故事本身有特定的時代背景(如石中劍?),對於世界觀都會交代得比較曖昧一點。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人大了,總覺得以一個小時四十分鐘的長度,電影節奏還是有點嫌快。比如一開始Anna每年在Elsa門前唱唱歌,十年居然就過去了,唱得都還是同一句,頓時有種「等等你是說你們這十年間都沒見面嗎?騙誰?」的困惑,後來跟王子的邂逅更是令人懷疑當年Elsa那下氣功是不是把她妹打腦殘了T_T
還好還好,Anna一離開王子的輻射,智商就回來了,迪士尼你黑一見鍾情梗黑得不要太大力XD
於是後來覺得Anna超級可愛XD
Elsa的角色是比較明智但也很壓抑的。明明深愛妹妹卻因為自己的心魔和父母的壓力而不敢親近;明明有力量可以蓋漂亮的城堡和把王國弄成明日過後(XD)卻不能大膽開玩。所以之後暴走的姐姐玩雪玩得很開心時,我莫名有種爽感............
本片塑造得最好的角色應該還是Olaf吧。為了不要讓男女主角在尋找姐姐的過程中太過尷尬,就需要一個萌物也就是雪寶來調節氣氛(麋鹿不會說話不太算T T),我一直想不起來Olaf是在哪邊被造出來的,後來重看發現小時候姐妹倆玩雪時就出現了。當時Elsa給它配的台詞也是後來Olaf的開場白:
Elsa: Hi I'm Olaf and I like warm hugs!
Anna: I love you, Olaf. *hugs*
..........沒事戳我淚點幹麻!T_T
Olaf的存在也給電影增添了好多歡笑,相信每個英語人士都在Olaf唱到"Winter's a good time to stay in and cuddle, but put me in summer and I'll be a-"之時腦中大大喊了聲puddle!
"....happy snowman!"
還有其他好多橋段都好有愛,我覺得配音員簡直太厲害了!
喔喔動畫技術也很厲害,角色表情姿態如果放到現實,這演技說不定都能拿幾個獎~
迪士尼這次的企圖貫穿全片始終很明顯,這群戀愛專家決定重申他們新時代的戀愛觀:愛是一種付出(而且你不能才剛見面就嫁給一個人啦)。用雪寶的台詞來說:True love is putting someone else's needs before your own. 所以後來Kristoff把Anna送回城堡自己離開不是an act of true love、雪寶為了Anna願冒融化危險也沒能救她、Kristoff十萬火急趕回來都不是正解......只有當Anna為了Elsa主動去擋下那一劍的時候,魔咒才被破除了。我會覺得這種劇情安排是非常好玩的。真愛不是王子這個很好猜--大家都看過Enchanted嘛--真愛不是Kristoff而是Elsa,這就有趣得多了。
故事中的丑角往往有個特點就是編劇能利用他們的「無知」、「天真」襯托出很多觀眾才看得明白的東西。如果結局是雪寶為了救Anna之類的不幸融化,那這片就神作了。不過,畢竟是迪士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